2024年1-10月票据市场运行情况分析
一、承兑环节
2024年前10月,票据承兑金额达到30.13万亿元,同比增长26.01%。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归因于两个方面:
2024年票据利率中枢较2023年下降约30bp,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,同时银行也吸收了较低成本的负债,从而推动了承兑发生额的增长。
票据最长期限的调整也是承兑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。2024年,票据的最长期限由一年调整为半年,这有助于加快票据的周转速度,增加承兑量。
数据来源:上海票据交易所
二、贴现环节
在贴现方面,2024年前10月全市场票据贴现金额为24.09万亿元,同比增长35.48%,较承兑增长率高约10%。贴现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
承兑的增长带动了贴现的增长。
贴现利率大幅低于贷款利率,使得企业持票需求减弱,更倾向于将票据贴现以获取资金。
银行方面,由于信贷投放压力较大,银行以票补贷的需求强烈,从而推动了贴现业务的增长。
数据来源:上海票据交易所
三、交易环节
在交易方面,2024年前10月全市场票据交易金额为86.88万亿元,同比增长3.30%。其中,转贴现交易金额为60.98万亿元,同比增长6.93%,但增幅远低于承兑和贴现业务的增幅。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:
资本新规的实行导致转贴现卖出计提风险资产,增加了交易摩擦成本,降低了银行机构票据交易的活跃度。
票据利率长期与隔夜资金成本倒挂,使得交易沉没成本抬升,导致交易量能的萎缩。
四、票据种类与参与机构
在票据种类方面,商票和财司票的交易总占比有所提升,从2023年前10月的10.85%提升至2024年前10月的12.84%。这主要是由于交易型机构开始转型,由交易转为发力商票贴现流转。在参与机构方面,主要参与机构类型未发生明显变化,但部分机构持票占比发生了较大变化。其中,国有行持票余额大幅增长,增幅显著,余额占比也升至44.89%。这主要是由于国有行承担了更多信贷规模指标压力,在企业普通贷款需求疲软的形势下,国有行大幅增加票据贴现与转贴现买入业务。
五、市场利率与资金面
从市场利率来看,票据利率在年内呈现波动走势。以6个月期限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为例,不同月份的市场利率有所不同,且受到资金面、信贷投放、票据供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。在资金面方面,央行通过逆回购、MLF等操作来调节市场流动性,对票据市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。
六、经济背景与票据市场关系
2024年1~10月,中国经济景气水平有所回升但仍存在隐忧。制造业PMI在波动中回升,但中、小企业PMI仍处于收缩区间。非制造业PMI和综合PMI也有所上升。房地产销售方面,商品房销售有所改善,销售金额同比增速年内首次转正。这些经济指标的变化对票据市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。例如,当经济景气水平回升时,企业的融资需求可能会增加,从而推动票据市场的承兑和贴现业务增长。而当房地产销售改善时,也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票据需求增加。